创业板成立13年成绩单:1206家企业上市,总市值近11万亿,平均营收近24亿,正成为支持创新企业发展主阵地
时间:2025-07-06 02:10:52 出处:热点阅读(143)
10月30日,创业成绩持创是板成2009年创业板首批28家企业上市期满13年的日子。财联社记者注意到,立年13年以来,企业作为坚持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上市主阵地,创业板呈现出与日俱增的总市值近正成展主阵地活力,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亿为支重要力量。
Wind数据显示,平均创业板成立13年,营收业上市企业已达1206家,近亿总市值近11万亿元。新企其中,创业成绩持创市值在100-500亿元的板成169家,市值在500亿元以上的立年24家。2021年度,企业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近24亿元,同比增长近四分之一;平均净利润超过1.7亿元,同比增长超过20%。2022年前三季度,创业板公司业绩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,平均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9亿元,同比增长约20%,平均净利润近1.7亿元,同比增长近10%。
自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来,新增上市企业达到386家,占创业板企业总数的32%,总市值达到2.2万亿元。新上市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平均实现营业收入16.44亿元,同比增长13.93%;其中,超360家注册制下新公司实现盈利,占比约95%;近170家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,近50家净利润增幅大于50%。可以说,整体来看,新上市公司创新活力更强,增长潜力更大,上市公司质量得到显著提升,注册制改革预期基本实现。
党的二十大指出,“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”。记者注意到,创业板为企业提供了便利的融资渠道。数据显示,创业板1203家上市公司(不含、等2家转板上市公司及)首发募集资金累计超过7900亿元,平均首发募集资金超过6.50亿元,其中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首发募集资金累计超过3600亿元,平均首发募集资金近9.5亿元(不含2家转板上市公司),募集资金金额有较大幅度提升。
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的板块,创业板已吸引了一大批聚焦主业、坚守创新、业绩优良的优质企业。数据显示,按证监会行业分类统计,创业板公司涵盖了56个行业,其中家数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、专用设备制造业、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,上述行业公司家数超过620家,占比超过50%。
回顾创业板这13年,财联社记者梳理后发现,四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,涵盖制度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,激发创新企业活力,支持实体经济发展、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协同发展等等。据记者从深交所获悉,创业板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坚持服务实体经济,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,推动创新性、成长型企业高质量发展,为我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。
焦点一:多元化,更包容,为更多企业提供发展机遇
创业板多元包容的市场准入体系,让上市流程更加高效,这成为创业板板块吸引力提升的首要前提。
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来,“不存在未弥补亏损”已不再是申请上市的硬指标,更加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,吸引了多家创新创业企业奔赴到创业板市场。拟上市企业可视自身情况,灵活适用“预计市值+净利润+营业收入”或“预计市值+营业收入”等上市条件。截至2022年10月30日,创业板注册制下新申报企业中有58家企业以“第二套标准”即“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,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”申报,12家已注册生效,其中10家企业已经上市。
定位于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创业板,着力支持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发展,持续服务科技创新,聚焦先进制造、数字经济、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,相关产业公司在创业板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,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引领产业持续创新,以高质量科技供给带动产业迈向中高端,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、更高附加值、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、供应链。
数据显示,创业板汇聚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合计市值占比超过70%,占据板块主要地位,其中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公司市值占比高达65%。
以新材料行业为例,目前,共有115家新材料企业在创业板上市,总市值约9000亿元,覆盖了锂电池新材料、碳纤维、先进半导体材料、金属靶材、稀土功能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。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,创业板新材料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2.18%、14.15%、39.67%、26.21%,近三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为18.51%。2021年、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整体营业收入2275.76亿元、2074.65亿元。
另以生物医药行业为例,共计96家生物医药企业在创业板上市,占深市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近六成,总市值约1.6万亿元,覆盖了从化学药剂到中药饮片、从基因检测到体外诊断、从生物疫苗到血液制品、从医疗器械到医疗服务等的全产业链体系。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,创业板生物医药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7.73%、29.68%、22.98%、11.84%,近三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为19.68%。2021年、2022年前三季度,整体实现营业收入近2,134.89亿元、1,766.43亿元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创业板,上市公司积极开展研发创新活动积蓄发展新动能,研发强度持续上升,研发队伍日益强大。据不完全统计,创业板上市公司拥有与主业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16万余项。数据显示,2021年,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支出达到1.20亿元,同比上升近30%,2019年、2020年、2021年,创业板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平均值分别为6.75%、6.93%、7.21%,占比不断上升;研发人员方面,2021年,创业板上市公司整体研发人员数量超45万名,平均研发人员数量超400名,平均研发人员数量同比上升近10%。
创业板注册制以来,聚焦先进制造、数字经济、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,服务具有较强创新属性、良好成长性的企业,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。记者注意到,注册制下市值排名前20名的公司广泛分布在10余个行业,体现出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态势,其中,高新技术企业家数17家,创新属性明显。
得益于板块建设,创业板上市公司也积极通过现金分红回报股东,2019年、2020年、2021年,创业板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分别达416亿元、517亿元、690亿元。2021年,153家创业板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50%,348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30%。与此同时,越来越多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票的方式回馈投资者,2022年来,创业板已有90余家公司实施了股份回购,回购金额近90亿元。
焦点二:一揽子资本工具齐备,改革为企业灌注新能
板块运行平稳、交易流通顺畅,改革行之有效之下,创业板吸引力持续提升,尤其是试点注册制以来,越来越多企业在这里圆旧梦、创新梦。
是在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之一,也被誉为创业板“28星宿”之一。上市以来,该公司经营业绩一直保持持续、稳健的发展,综合实力明显提升。数据显示,2009年,公司营业收入仅2.06亿元,净利润0.4亿元。到2021年,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69亿元,12年增长超过82倍;而2021年全年实现净利润29.06亿元,对比2009年,净利润增长超过72倍。
记者注意到,依托深交所创业板提供的资本平台,亿纬锂能在资本市场上已成功完成了四次融资,其中包括首发资金募集及三次再融资,前三次募资均在注册制改革之前,分别募集资金3.96亿元、6亿元以及25亿元,而在2020年,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的大背景下,该公司再次发起了第四次再融资,从而进一步巩固细分领域龙头地位,特别是引领国内锂锰电池产业突破技术壁垒。
该公司表示,在创业板融资平台的助力下,公司得于聚焦“高质量发展”战略,扎实经营,稳步发展。
一方面继续保持锂原电池行业领先地位,继续拓宽产品的应用领域;